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科学成果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论是的科杨发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为认清我国国情,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拓了道路。正是在这样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我们党发扬了马克思

论是的科杨发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为认清我国国情,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拓了道路。正是在这样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我们党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抛弃了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十三大报告中对这个理论作了精辟的阐述。它标志着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历史性飞跃的高度,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结晶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根本前提。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国情进行马克思主义分析而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结晶。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历史分析和逻辑论证的统一。列宁说过:。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今日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的出发点和逻辑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邓小平同志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晕行动的指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投身于伟大的实践,才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要使我们党校的科研工作适应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大趋势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各级党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来一支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特别是经过职称评聘,担任高中级专业职务的人已为数不少,是一支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的队伍。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支队伍存在着青黄不接状况。这对开展理论研究是极其不利的。面对这样的:-种现实,我们要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全体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更加有利于理论研究的环境和条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由老带新,老新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勇于研究,勇于探索,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并在伟大的实践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的知识,使理论走在实践的前面。既不要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手脚的教条,也不要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是完美无缺的模式,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造就一支富于开拓精神的、从事党校教育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9●史根据。旧中国遗留给我们的是工业化极不发展,社会化生产水平极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这样尸种生产力极为落后的状况。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是一个历史的、自然的、长期的积累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这样,;;我国56代的历史条件虽然决定了中国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但却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而必须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我们过去所以不认识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就是缺乏这种历史分析的观点,否认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甚至提出生产力水平越落后建设社会主义越快这样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以致吃了不少苦头。、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实践经验和认识深化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判断的正确与否,不是依赖于主观上的任何夸张,而是依据社会的实践。但要使人们的认识符合于实际,并从中引出其固有的客观规律性,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要认识在我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更是困难得多。这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制约。从认识运动的规律来讲,对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发展过程。它既包含着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又包含着正确认识的不断深化;既体现着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更体现着理性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飞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的实践。所以,实践经验和认识深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认识深化必须以实践经验为基础,而认识的深化又必将给予实践以能动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就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抄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变贫穷落后为富强、文明、民主,变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变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变旧的、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则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被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思想解放和实事零是的统一。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表明,思想理论的突破,是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如果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三中全会以来如此丰富生动、卓有成效的变革和实践,就不会有十三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全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认识发生了一个飞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在马列著作里面是找不到的。但是,三中全会以前很长一个时期,由于我们照搬书本,或照搬别国模式,把原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用抽象的理论概念去剪裁现实生活,以致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并不认识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以,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耍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il-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还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才使我们摆脱了空想羁绊,冲破了教条束缚,打破了思想僵化,从天上回到人间,从书本回到现实。可见,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才能切实掌握社会主义初级理论以至整个十三大精神的真谛o·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共性与个性相互关系这一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唯一的科学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每一事物的特殊本质是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内在根据。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和占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首先是对我国社会本质的充分肯定。它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普遍性,揭示了我国历史进程的根本方向。同时,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矛盾特点是不相同的,因而显示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组织读书小组学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指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尽管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见解,但由于当时对。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特殊本质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还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不发达的根源在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因而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不但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而且引出了错误的结论和对策。可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一回事,如何科学分析现阶段的特殊本质又是一回事,而且比前者重要得多。列宁在谈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时曾指出:“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它们是。经济上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列宁选集》第3卷第256页)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在一个统千的社会形态中,应当根据经济上的成熟程度来判断不同的发展阶段。而经济成熟程度,首先要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其次,还要看由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我国三十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与此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不成熟,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也还不够完善,可以说是一种不发达的、不成熟的,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或者如同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是一种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同时,由于经济成熟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要矛盾也会不同。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则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所以,判断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我认为主要看两条,一条是经济成熟程度,特别是生产力的状况,一条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掌握住这两条,就能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既不同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将来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高阶段。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同现阶段的差别可以设想为:1、生产力方面:已经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非农业人口将占多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第三产业的比重跃居首位,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将接近或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生产关系方面:多种经济成份估计会继续存在,但其格局将发生变化。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将继续存在,但国内的私营经济和剥削现象将趋于消失,各种经济成份相互渗透的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这种新的公有制形式将大大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层次将会更高,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将比较成熟和完善。3、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获得高度发展,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和·真真·科学文化水平将大大提高。高度的民主建设将逐步变为现实,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将趋于捎失。4、社会主要矛盾方面:到更高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将不再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仍将存在。然而,这一矛盾将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设想的,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2页)。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第281页)因此,在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其社会主要矛盾可能是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更大满足和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社会生产不能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些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分析和推测,还需要进—步探讨和实践的证实与修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历史唯物论的必然结论把握注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总结我们的历史教训,问题在于把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是否承认阶级斗争这样一个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命题,不加分析地照搬到社会主义时期中来。因而长期搞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主义时期最基本的实践。这就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户主义,共产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认为,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阐明了一条真理,即在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制度的社会主义时期,是不是承认生产力的发展是最根本的任务,这是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分界线。这是因为,注重生产力的发展,这不仅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根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只有确立这样一个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具体特征,清醒地认识我们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去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否则,我们就难以摆脱历史唯心主义的观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从我们的历史经验中可得到以下的启示:一是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孤立地构造所有制结构,盲目追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唯一性和全部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占有性。马克思根据当时对英国这样典型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分析,提出了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将是实现对整个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占有。从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这一论断无疑是正确的。但社会主义的实践比理论上的抽象,终究要复杂得多。特别是象我国这样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的国家,要实现马克思的设想更是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在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存在着直接社会劳动和局部联合劳动,以及为社会劳动和为个人劳动的差别的条件下,要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全部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占有的地步,并且实现全社会占有的生产资料同时导致全社会的直接使用,恐怕是难以办到的。这已被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可见,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盲目追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唯一性和整个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占有,因而急于过渡,盲目求纯,只能损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12·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网址: http://www.kxshzy.cn/qikandaodu/2021/0111/452.html



上一篇:科学社会主义与生产力标准
下一篇:无产阶级专政不是派别斗争的策略

科学社会主义投稿 | 科学社会主义编辑部| 科学社会主义版面费 |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发表 | 科学社会主义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