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科学社会主义在三个维度的生机(2)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作为一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近年来的发展足以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从未在新的时代失去其生机。习近平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

中国作为一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近年来的发展足以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从未在新的时代失去其生机。习近平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崛起的中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取自现实又反馈于现实,从现实中提炼又在现实中印证,不断地随着时代发展和扬弃,体现出无尽的生机。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未来维度的生机

马克思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的解放,马克思理论学说无不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同样为人类未来描摹了一幅世界图景,而正是这种理想性的世界图景为人类探索提供了方向的指引。

科学社会主义建构于空想社会主义之上,所描摹的科学性来源于实证科学的经验描述。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历史能够成为实证经验的绝对拥有者。作为唯一的科学,只有历史能够给予一个理论检验。而任何脱离历史范畴的虚空架构都是一种纯粹思辨意义上的空想。这种历史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不同。这种历史是贯穿人类发展过程的人类史,不是将人作为一种抽象概念悬浮于历史维度中的历史。抽象的历史虽然也能总结出看似合理的客观规律,但是抛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空洞规律,终归在建立最终图景时抹杀人的存在。在抽象的世界图景中,人不过是一种和物一样的符号,失去了其本质存在的意义。

马克思从来不把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未来世界的纯粹理性愿景,而是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包含运动过程的世界构图,是基于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的构图。这种实践活动作为贯穿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则,将人类与自然统一到一起,使人类社会不至于脱离现实而陷入抽象、独立的虚幻王国。实践并不仅仅是人在现实中自我体现的一种描述,而是将人自身存在和社会存在进行统一。现实的人不能脱离社会,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这种活动是人在谋求自身生存基础上所描摹出的人本身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人对于这种自由自觉活动的追求的现实体现就是实践,那么脱离了人的实践去探索人的解放是不科学的,没有根据的。空想者描摹的理性王国是一种忽视了人类感性活动的社会构型。这种失去了不断革命的运动性的乌托邦静止地停留在虚幻现实之上,背离了人类活动本质需求和价值取向的空中楼阁终将坍塌。

作为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单纯地是为了批驳,而是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和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紧密联合在一起。马克思经历了从唯心转入人本,又从人本升华到唯物的过程,但是在这个终极目标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的理论。这种追求使得马克思所构建的理论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为理论提供了价值取向,而科学性则为这种价值取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所以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在提供一个明确方向的同时给予足够的理论支撑,使得这一理论能够科学地为人类描摹未来的图景。现实的人们通过比照这一理想图景,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映射关系,建立联系并为人类达到这种最终理想的目标提供路径选择。马克思学说的目的不仅仅是描摹一幅人人向往的世界图景,更是用自身发现的现实规律不断引领人类改造世界。由现实出发去改造世界,不断地革命和自我革命,形成一种动态的过程,将为每一个新时代都注入新的生机。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被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以来,其所蕴含的哲思和洞见令无数学者心驰神往。而科学社会主义在前进中,不仅有推动也受到阻碍。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对科学社会主义所蕴含的“生机”进行探索,可以更透彻地明晰这一概念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增添更多的选择。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维度的生机“科学社会主义”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非凭空建立的,而是在继承和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行阐述的。从18世纪的启蒙学者到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经过了历史的荡涤。而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在这种历史的沉淀中所诞生的,将这一概念重新返还到历史中进行回溯更能澄清其本身的意义。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所带来的特权现象,他们“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竖起了“自由、平等”的理性旗帜,把以往的一切都“当作不合理性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依照他们所认为的理性的法理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性王国。然而他们所期待的“理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从未“理性”过。他们忽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在他们努力之后到处滋生着剥夺财产、犯罪、暴力压迫、卖淫,反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他们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更无法实现他们追求的世界。他们所做的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部分人的解放,由于启蒙学者自身的局限性,不论是对理论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都是不彻底的。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并批判了启蒙思想家们的理想王国。他们在抛弃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王国之后,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未来愿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协作制度”,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傅立叶讽刺资产阶级的华美许诺与现实的反差,圣西门认识到法国革命是阶级斗争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欧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然而,不仅他们所期待的少数天才人物并没有出现,他们所试图感化的冷冰冰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毫无回音。他们自己所描绘的理想社会越完美,就距离社会现实越远。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下生成的,它包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迫切期待去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愿望,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完善了原本的空想。科学社会主义是超越一代又一代欧洲思想家的理论精髓,失去了前人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恐怕同样会沦为“空想”。马克思认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历史中提炼出的抽象规律。这种规律凝聚着时代的精神,不论是“空想”还是“科学”,都承载着历史。正是蕴含了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概念才能真正贯穿整个人类发展,而不游离于历史之外。只有这种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客观规律,才能在一切人类史中始终保持生机。二、科学社会主义在现实维度的生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重要支撑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是这两大支撑使得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思想能够紧密结合现实,不论是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现实,抑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任何一种理论思想脱离了现实的构建都将变成空想。黑格尔虽然“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然而他并没有解决自己提出的这一任务。黑格尔只是将客观世界的存在描摹为事物与发展本来就以某种存在形式存在的现实化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现实的基础,将社会主义带回到了社会现实当中。唯物史观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由唯心主义的理论视角转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恩格斯认为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手段“不应当从脑袋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实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样是一种社会客观规律的理论,但是这种理论不是思辨产生的,而是由现实所揭示的。马克思从切实的历史中逐步地提炼,把人类生存、性的需要和繁殖三个方面放回到了历史中,让在唯心史观中与现实毫无关系的抽象理论能够和任何一段时间的“现实”产生了联系。这使得以唯物史观为支撑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够有其适应时代的含义,而不会变得抽象、虚幻。中国作为一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近年来的发展足以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从未在新的时代失去其生机。习近平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崛起的中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取自现实又反馈于现实,从现实中提炼又在现实中印证,不断地随着时代发展和扬弃,体现出无尽的生机。三、科学社会主义在未来维度的生机马克思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的解放,马克思理论学说无不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同样为人类未来描摹了一幅世界图景,而正是这种理想性的世界图景为人类探索提供了方向的指引。科学社会主义建构于空想社会主义之上,所描摹的科学性来源于实证科学的经验描述。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历史能够成为实证经验的绝对拥有者。作为唯一的科学,只有历史能够给予一个理论检验。而任何脱离历史范畴的虚空架构都是一种纯粹思辨意义上的空想。这种历史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不同。这种历史是贯穿人类发展过程的人类史,不是将人作为一种抽象概念悬浮于历史维度中的历史。抽象的历史虽然也能总结出看似合理的客观规律,但是抛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空洞规律,终归在建立最终图景时抹杀人的存在。在抽象的世界图景中,人不过是一种和物一样的符号,失去了其本质存在的意义。马克思从来不把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未来世界的纯粹理性愿景,而是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包含运动过程的世界构图,是基于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的构图。这种实践活动作为贯穿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则,将人类与自然统一到一起,使人类社会不至于脱离现实而陷入抽象、独立的虚幻王国。实践并不仅仅是人在现实中自我体现的一种描述,而是将人自身存在和社会存在进行统一。现实的人不能脱离社会,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这种活动是人在谋求自身生存基础上所描摹出的人本身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人对于这种自由自觉活动的追求的现实体现就是实践,那么脱离了人的实践去探索人的解放是不科学的,没有根据的。空想者描摹的理性王国是一种忽视了人类感性活动的社会构型。这种失去了不断革命的运动性的乌托邦静止地停留在虚幻现实之上,背离了人类活动本质需求和价值取向的空中楼阁终将坍塌。作为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单纯地是为了批驳,而是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和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紧密联合在一起。马克思经历了从唯心转入人本,又从人本升华到唯物的过程,但是在这个终极目标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的理论。这种追求使得马克思所构建的理论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为理论提供了价值取向,而科学性则为这种价值取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所以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在提供一个明确方向的同时给予足够的理论支撑,使得这一理论能够科学地为人类描摹未来的图景。现实的人们通过比照这一理想图景,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映射关系,建立联系并为人类达到这种最终理想的目标提供路径选择。马克思学说的目的不仅仅是描摹一幅人人向往的世界图景,更是用自身发现的现实规律不断引领人类改造世界。由现实出发去改造世界,不断地革命和自我革命,形成一种动态的过程,将为每一个新时代都注入新的生机。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网址: http://www.kxshzy.cn/qikandaodu/2021/0113/457.html



上一篇: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相同,而现象则是多种多样的
下一篇:毛泽东思想是先进理论与优秀文化的“合金”

科学社会主义投稿 | 科学社会主义编辑部| 科学社会主义版面费 |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发表 | 科学社会主义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